loadbar

天刚下过大雨,大巴行驶在田野间,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颠簸,不时激起大小不一的水花,像极了这半年的状态。

1

这辆大巴是从绅坊高铁站开往家里,我换休了 2 天回家,因为奶奶。

端午节前两天早上十点,81 周岁的她完成了清晨 2 万步的计划,电饭煲里煮了饭,她就来到附近的桥头坐着休息一下,那也是以前爷爷饭后常去的地方。只是不巧,那天早上,一辆物流货车经过撞到了桥边,伤及 3 人,她伤得最重,将近 25 人才把那辆货车抬起来,把她送到了急救室,此时腿撞得血肉模糊,可以直接看到里面的骨头了。

在虹桥做了简单的急救处理后,救护车马上把她送到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这是温州比较好的医院。医生看过之后,确认右腿需要马上高位截肢,左腿暂且包扎再观察。

手术期间,她绝望地哭闹,又喊疼,又骂子女没良心把她一个人扔在那里,她不知道子女们都在门外等着。手术室家属禁止入内。

术后已经是当天晚上了,她躺在医院病床上,右腿只剩一小截大腿,还能上下动。她的意识时好时坏,因为撞了以后疼痛得精神不清,不知道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从虹桥到了温州,也不知道自己被截了肢。嘴里低声嘟囔说了很多话。

感觉膝盖上有蚊子咬。

她边说手边往右腿伸过去,只在大腿根部轻轻地挠。

那个带鱼没有腿怎么还能游来游去。

望着天花板开始了胡话。

快拉我去来!没力气?怎么会没力气?快点!

她坚持要起来,要自己吃饭,不然喂的饭都要吐出来。

快快快!放开!好像刀在切手!快放开!

护士扎皮筋抽血,她痛苦地喊道。

医生,救命!多少钱我都给!我有钱!救命!

腿疼起来时一分一毛都要省的她歇斯底里地喊道。

我要坐起来,我要回家。

当时她仍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截肢,只是疼的时候会大喊大叫,经常 30 多个小时都不睡觉。疯起来两个人才能勉强拉住,她的手都被拉紫了。好在身边有伯伯婶婶、爸妈和姑姑日夜轮班照顾。

十几天后,奶奶肺部发生感染,高烧不退,造血功能坏死,只能靠机器维持那个插满管子的生命。最终去世了。

所以我回来了。

2

在小镇上,白事通常要办 4~7 天,前几天白事家会在公告栏发讣告,列出去世人的子孙后代及旁系亲属,得知消息的亲朋好友不像红事需要邀请,而是主动上门。家里搭棚办流水席宴请远近的来宾,并放好烟酒、茶水、水果、麻将、扑克让客人尽兴。一是算风光大葬,热热闹闹地送老人家走,二是邻里之间都是这么处理,相当于还人情,三是作为小镇的一个重大社交活动,四是让主人家忙碌起来转移至亲去世伤痛的注意力。小镇就是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的熟人社会,谁家都是知根知底的,有事都会聚拢到一起。

白事礼金收的不多,只收 20~100 元,主人家则会返客人一些洗卫用品,不欠人情。由于我长期不在家,家那边的人情并没有很多来往,也就没有告知相关朋友。

每晚会有基督教哀乐演奏或者佛教念经,而且儿孙们会轮流通宵守夜。

最后一天送火葬场,最亲的人会在早上 4 点多去县城里的火葬场火化,等骨灰送回来以后 7 点左右开始众人排队送骨灰盒上山,朋友会在队伍路过家的附近之处加入队伍中来,领头的是花圈车、哀乐队、直系亲属、骨灰盒抬轿人。完成以后,主人家还会请吃最后一顿午餐,相当于感谢乡亲们的帮助和支持,人没事的都会留下来,可能也算死者生前社会关系良好的一个体现。

几天下来,办白事家的人会精疲力尽。

3

出了事以后,人就会发现自己的短板所在,不知道截肢对身体的影响,不清楚伤残等级大小分类,不知晓献血的重要性,不明白老年人此时的内心感受,不了解法律对交通事故的赔偿细则,不晓得民事诉讼状如何书写,就像一个考生遇到一张充满不熟悉题型的考卷,但它并不超纲。所幸这是一场开卷考试,只是考试时间有限。

高中政治教到,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比如 3 年前看着躺在床上中风的爷爷,我妈就会特别想要我留在她身边,老有所依。比如几天前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发生恐怖袭击,让我觉得出去开开心心,却不能完全放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是否会狗带。

在经历了交通意外之后,又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最近在看一本书名叫《最好的告别》,微博上有很多人推荐,讲的是老了以后如何体面地活着。书中提到我们是怎样开始老化的:

随着年龄增长,牙齿和骨头会慢慢软化,走路容易摔倒。血管、关节、心脏瓣膜甚至肺,变得坚硬。为了使同样数量的血液流经变窄、变硬的血管,心脏只得产生更大的压力,慢慢形成了高血压。心脏壁在增厚,而别的部位的肌肉却变薄了,人变的无力。手掌关节周围肿胀,手腕的活动范围减少,抓握能力减弱,并容易疼痛。功能性肺活量会降低,肠道运行速度会减缓,腺体会慢慢停止发挥作用,连脑也会萎缩。

可以说变老是必然的,现在能做的只是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减缓衰老。书看了大半,却仍然没有找到书开头提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美国教授通过临床试验追踪验证的结论值得注意: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确实能改变过日子的方式,只不过人总是那么健忘,原本要时刻记住的事可能在海量的信息愉快的放松中松懈甚至遗忘之前对自己的嘱咐。有一种技巧叫「多重记忆」,说的是大脑在记忆的时候,用不同角度的信息去记忆同一件事,形成多条回路,等以后某几条回路断了并不影响记忆的最终目标。比如虹桥是温州北边的一个小镇,虹桥边上是雁荡山,虹桥骂「傻子」叫「唐人」,以后想记起虹桥,只要记得其中的某些关键字就可以唤起记忆。我这此也立个 flag ,算是多一条提醒自己时刻关注身体健康的脑回路。

此外,再次推荐「太医来了」的播客,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苹果手机、安卓手机、电脑,甚至一个浏览器,都可以听到。如果说单期节目推荐,我优先选 太医来了: #22: 无偿献血背后的真相 。以前对献血有很多疑惑和误解,听完之后豁然开朗,献血其实是为自己而献的,现在血库用血紧张,如果病人及家属没有献过血,在不紧急的情况病人用多少家人就要献多少,而且年纪大的家长往往不符合献血要求。每六个月左右可以献一次血,200 mL 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以后自己或者家人用血可以拿发票把用血的费用报销。至于为什么献血免费输血收费,太医们的说法是虽然献血免费,但相关的检验、保存都是需要费用的。听闻熊猫血还有专门的互助群,附近哪哪需要鲜血,大家会积极地站出来,十分友爱。

4

之所以说颠簸,其实不止这一件事。这个半年,裸辞前后的争吵与艰难抉择、自学 iOS 开发却遇上市场超饱和,转换方向后就职时待遇和公积金等方面与新东家博弈,经过半个转行需要适应新的工作以及重建上下级信任关系,未来考虑买房结婚。

于是乎,爱想象的我觉得人生就像一个进度条,标志进度的进度条并不是匀速加载的,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开头快、结尾快、中间慢,甚至跟本身的加载速度无关,而只是一种安慰剂,一如等电梯前的镜子,让人觉得时间过的没那么慢。还有时,直接被人按了取消键。

还有半年,就知道我 2016 年的清单 能否完成了,还有几项可以争取一下,拔高一下完成率,总不能在郭小寒那边丢脸,公众承诺对于个人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期间,我必须得感谢一个人——我的女朋友。平时不管博客、微博、微信,提到她都不多,多少教训告诉我们不要高调秀恩爱。虽然提得少,事情都会记在心里。我仍得感谢她对我的支持和包容,在遇到冲突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愿意考虑我的感受。

总之,此后生活,用句老土的流行语:且行且珍惜。